内蒙古天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
妇科栓剂 , 妇科洗擦剂
苦参简介
发布时间:2008-08-11
【历史】苦参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 列为中品。《名医别录》载:"......叶极似槐树, 花黄色, 子作荚,根味至苦恶"。《图经本草》载:"其根黄色,长五七寸许,两指粗细。 三五茎并生,苗高三四尺以来。叶碎青色,极似槐叶,春生冬凋。 其花黄白色,七月结实如小豆子。"所述均与苦参的形态相合。 据《证类本草》所载的苦参植物图, 除西京苦参、邵州苦参之外,其余二图均与苦参相近。《本草纲目》又载 :"七八月结角如萝卜子,角内有子二三粒,如小豆而坚"。 直至《植物名实图考》对于苦参的记载均与目前所使用的苦参一致。【原植物】苦参 别名: 野槐(北京、河南、福建、湖南、陕西、甘肃、四川), 山槐、地槐(东北、内蒙、湖南), 地参、川参(江苏、江西) ,水槐 (江西、广东),苦骨(江西、福建)。【来源】 配“花和叶”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茎经洗净晒干切片而成,许多有经验的医生在处方中常写明为苦参片以示和苦参子的区别,苦参实为苦参的干燥种子,去壳晒干而成,性味苦寒,具清热燥湿、杀虫利尿之功,《名医别录》载其“除伏热肠,止渴,醒酒……”张山雷释其理云:“……止渴醒酒,皆清热之效。”《本草经疏》亦载苦参“消酒,除渴,明目,止纯血痢、疳痢极效。”《唐本草》正名为苦参实,至《本草纲目》标明异名苦参子,性味苦寒,落叶灌木, 高 0.5~1.5m。 根圆柱状, 外皮黄色。 幼枝被黄色细毛。 叶为奇数羽状复叶, 长12~25cm, 叶轴被细毛; 托叶线形, 长5~8mm; 小叶片 11~25, 有短柄, 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, 稀椭圆形, 长2~4.5cm, 宽0.8~2cm, 先端渐尖, 基部圆形或宽楔形, 上面无毛, 下面疏被柔毛。总状花序顶生, 长10~20cm,被短柔毛;小苞片线形,长约1mm;花萼肿状, 被疏短柔毛或无毛, 长5~8mm, 先端5裂; 花冠淡黄白色,旗瓣匙形,较其他花瓣稍长, 翼瓣无耳, 先端近圆形, 龙骨瓣离生; 雄蕊10,离生, 仅基部联合;子房被毛, 有短柄, 花柱细长。荚果线形, 长5~12cm, 先端具长喙,于种子之间稍缢缩,略呈念珠状, 成熟后不开裂。 种子1~5, 近球形, 棕黄色。 花期5~7月。 果期8~9月。【别 名】苦骨(《纲目》)、川参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、凤凰爪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、牛参(《湖南药物志》)。苦参,又名:苦識、水槐(《本经》)、地槐、菟槐、骄槐、白茎、虎麻、岑茎、禄白、陵郎(《别录》)、野槐(《纲目》)、山槐子、白萼。苦以味名,参以功名,故名苦参。【拉丁名】药材radix sophorae flavescentis 原植物 sophora flavescens ait.【资源分布】 我国各地皆有分布。【采制】春秋二季采挖地下部, 切去根头及小支根, 洗净泥土, 晒干, 或趁鲜切片晒干。【中药化学成分】根含多种生物碱(1%-2.5%),以d-苦参碱(d-matrine)及d-氧化苦参碱(d-oxyma-trine) 为主,两者含量之比,因产地不同差别很大,我国东北产苦参中氧化苦参碱含量较多。另含微量d-苦参醇碱(d-sophoranole)、l-臭豆碱(l-anagyrine)、l-甲基金雀花碱(l- methylcytisine)、l-野靛叶碱(l-baptifoline)、l-槐果碱(l-sophocarpine)、n-氧化槐果碱(n-oxysophocarpine)、l-乙基槐明碱(l-ethylsophoramine)、槐定碱(sophoridine)、粉防己碱等。黄酮类化合物有苦参(kurarinone)、异苦参素(isokurarinone)、去甲苦参素 (norkurarinoe)、次苦参素(kuraridin)、苦参醇素(kutstinol)、次苦参醇素(kuraridinol)、新苦参醇素(neokurarinol)、去甲苦参醇素(norkurarinol)、去甲脱水淫羊霍素 (noranhydroicartin)、异脱水淫羊霍素(isoanhydroicaritin)、蛇麻素(xanthohumol)、异蛇麻素(isoxanthohumol)及三叶豆高丽槐甙(trifolirhizin,l-maackiain-β-d- glucoside)等。  

展开全文